close

 

好書推薦-弦裂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 

一九三八年,赫爾穆特‧斯特恩的父母親決定流亡中國時,赫爾穆特只有十歲。在逃往滿洲里的途中,他帶上了他的小提琴。小提琴很快成為斯特恩一家在流亡中重要的生存工具。在哈爾濱,為了一頓飽飯,赫爾穆特常常在中國人的婚禮上、夜總會或飯店裏演奏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斯特恩組織其他流亡者離開中國到以色列,也成了以色列樂樂團的成員,和指揮家伯恩斯坦共事。然而赫爾穆特的流亡生涯還沒有結束。一九五六年他為了看望在美國重病的父親到了美國。為了謀生,不得不做推銷員,賣過鞋子和風琴,直到能在聖路易斯和羅徹斯特重拾琴弓。一九六一年他通過考試,成為柏林愛樂樂團成員,後來晉升為第一小提琴和樂隊首席,與卡拉揚合作多年,還被選為柏林愛樂樂團常務理事,直到退休。斯特恩在《弦裂》中坦率地敘述了自己生活中打上歷史、政治和文化烙印的各個階段。其中涉及到猶太人和德國人以及納粹的關係。在斯特恩的回憶錄中,所有的一切是異常真實與感人,因為他描述的不是抽象的知識,而是切身的經驗。

作者簡介:

赫爾穆特‧斯特恩(HellmutStern,1928)猶德人,十歲輟學,隨父母流亡,連小學都沒有畢業。九歲才成為學習小提琴。三十歲前顛沛流離。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入以色列愛樂團、美國聖路易斯交響樂團和紐約州羅徹斯特樂團的成員,最後進入夢寐以求的柏林愛樂樂團,擔任第一小提琴和首席小提琴(當時有兩位首席,他位居第二),並被選為常務理事,在樂團工作了三十四年之久,直到退休。除了的音樂天賦之外,不能不歸功於他的頑強毅力和奮鬥精神。他與失聰奮鬥的精神十分感人。退休之後,舊病復發造成在臂麻木、神經疼痛,皮膚如針刺火燎,他忍受者(至今仍然忍著)極大痛苦,完成一部有很高歷史伵和藝術價值的回憶錄。

譯者簡介:

李士勛,一九四五年生於農村,一九六四年考入北京國際關係學院,一九七八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生,專研德國文學,獲碩士學位。一九八九年赴德國波鴻大學,攻讀博士學位。現在從事德國文學的翻譯研究和寫作。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arrow
arrow

    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