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好書推薦-弦外之音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 

每一段揚起的旋律,不管是透過現場轉播或是錄音帶或是其他方式,都含有許多高低不同的音調。每個高低音,分別指出自己的方向,確定自己的色彩,構成了一首屬於聲音的詩篇。然而那些不僅是一串串的音符,而是具有音樂的特性及價值;藉著無形的波動、行為、思想和感覺,人與人的相遇以及每一次的經歷,都獲得了特殊的面貌。或者,也可稱之為一種姿勢、氣氛,或是一種光環。就在這樣的波動之中,基東‧克雷默寫下了《弦外之音》。字裡行間隨時可見日常生活發生的匆忙一瞥。不僅反映出了音樂、音樂的作用、音樂的力量,也反映出音樂生活的片斷。從中可以瞭解是什麼締造了克雷默內心與外在的世界;也可以一窺他的作品、專業和音樂的動力。書中記錄了音樂家在排演或是演出時發生的趣事,對音樂會曲目選用的斟酌,觀眾的掌聲帶給他的是何種的感動,他又是如何排遣藝術家特有的寂寞。而且,成為公眾人物之後,又是如何面對成功背後的陰影。克雷默對人事的觀察,有些僅是輕描淡寫的觸過,絕大部分則是深入的刻劃,令人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。在書中,讀者不難看到一些可愛的嘲諷,並形成了這本書的特色:那就是「弦外之音」。

作者簡介:

基東‧克雷默(GidonKremer)一九四七年生於拉脫維亞(瀕臨波羅的海,早期是蘇聯的個加盟國,一九一九年獨立;一九四○年又被蘇聯併吞,直到蘇聯解體。)雖然在莫斯科接受專業的音樂教育,但拉脫維亞首乽裡加,是他踏出生命及音樂的第一步。四歲時,他在家鄉隨祖父及父親學習小提琴大師歐伊斯特拉夫(DavidOistrach)習琴。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期間,克雷默屢重要小提琴比賽獎項,如依麗莎白音樂大賽、帕格尼尼大賽、法蘭克福音樂獎等。二十三歲,得到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,從此展開忙碌的演奏生涯。克雷默在七○年代已崛起於國際樂壇,對詮釋古典、浪漫樂曲有強烈的個性;也相並堅持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和演奏,絕不輕易妥協。九○年代後,克雷默積極為自己尋根,不僅促使他寫了第一本書《片段的童年》(Kindheitssplitter),還有計畫地灌錄東歐音樂。九六年十一月,成立了一支新的波羅的海室內樂團,由當地年輕樂手組成。除了東歐音樂外,克雷默還大力推廣「探戈」音樂(也是另一種具有地域色彩的現代音樂),更組織「克雷默四重奏」(GidonKremerQuartet),以更接近現代節奏感、相當抒情的曲風,以更精緻古典的手法,重新打造「探戈」音樂,使二、三十年前風行一時的探戈音樂,在九○年代後期出現新的的風貌。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arrow
arrow

    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